13.为啥心虚呢

作品:《长媳

    殷大娘和殷大伯对视了一下,其实他们是把秀田的孩子话听进去了。又听知初这么说,觉得知初真是太聪明了。然后,殷大娘问知初:“你想提啥条件?”

    知初想了想,说:“既然不得不做,也得尽量以咱们方便为主。我把暂时想到的,先说出来,您二老也给参详一下。第一,上午上课学生,只能在十二岁以内,束脩不必减少。第二,下午给其他孩子上课,只能十岁以内。如果家境不足,可以以工抵资,帮咱们做些活计,您二老也能轻松一点。第三,只在殷家村开馆。我是殷家儿媳,不便长久外出,也不方便给年轻外男上课,这样的要求他们应该能够理解。还能挡住一部分人,或者迫使他们去县城读书。暂时也就这么多了。”

    秀一在一边,心里算了一下,这样的话,刘家村、张家村和李家堡原本和他同班的学生,富有如李家堡的庄主儿子,可能就去县城了;本村村长家的贵志,年纪大了也不会再读。其余贵成年纪小、贵升十一岁但是非常尊重知初;张家村、刘家村各有一个同窗也就十二岁,平日自己也能压制住他们,不行还有秀田他们帮忙,也不是问题。小孩子也没有那么多,四个村子一共十来个,这样的话,知初虽然不轻松,平时有他帮忙管着,也不会很累。

    然后,秀一心里又默默的算了算,这样一来,今年还可以有几份不错的束脩,家里的境况也会改善很多。可是,一想到,这个钱也不是自己挣得,也不是爹娘挣得,反倒是知初挣得,他就把挺直的小脊梁骨默默的缩了一下,虽然他也不清楚为什么会有种心虚的感觉。

    殷氏夫妇没想到知初几句话切中要害,看着天色已晚,秀水都在殷大伯怀里睡着了,也就没再继续这个话题,而是让大家都回去休息。隔了几天,殷村长过来秀一家,殷大伯把知初的要求提出来,殷村长听完骑着毛驴去其他三个村子说明了这个情况。这几个要求,看似简单,包括开馆的地方、时间等都得值得商量,一时间也不能马上有结果。几个村子的人,这几日来回走动得甚是频繁,最后有孩子的家长都聚在原来的学堂,一起赶在收稻子之前给出个章程。

    最后,大伙决定,同意知初的要求。尤其是对于以工抵资的这项,真是让张家村刘家村的两户人家心里感激,这两户人家的孩子原本祖上也是有过出息人,但是上辈祖宗遭难,才逃回乡下,本以为没有希望了,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,自家出了聪明的孩子,又遇见善良的夫子。真是命运眷恋!

    至于道路稍远的村子,也不用怕,大孩子结伴而行,小孩子们就用村长家驴车,各家各户出人轮流接送孩子们。这样一趟下来,各村的孩子们都能安全到家了。

    不过,虽然其余的要求都好说,就是在哪里开馆,成了一个大问题。

    殷村长大方的提出来,殷家村的老庙现在空着,正在村头,离秀一家不远,修整一番就能用。当然,他这么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。除了卖个人情给大家之外,主要还是那个老庙年久失修,如果村里自己修的话,费人费力的恐怕还有怨言。现在这么一来,谁都不能再有闲话了,事情还能给办成。其余村子的人,也同意收完稻子之后,立刻着手做这个事儿。

    一时间,各方均达到想要的结果,大伙合计好日期以后,喜气洋洋的回家准备收稻子了。待稻谷入仓,周围的相邻都赶往殷家村来维修老庙,几日光景,破旧的老庙焕然一新。

    同时,县太爷也特意明文嘉奖了殷村长的义举,且命令县里的公差们帮着运送原来学堂的物件。乡下人手众多,当然不能真的让公差做粗活,不过这样的荣耀,是村长和殷家村人更为看重的,一时间殷家村都喜气洋洋。

    新学堂修整好,大伙选好良辰吉日,正是开馆。为了照应到知初和各个村子的孩子,开馆教学的时间,大孩子和小孩子分开上,各两个时辰,巳时开始申时末结束,这样小孩子们不必起早,大人们从田里回来也能方便接孩子回家。五天休息一次,正好和村镇赶大集时间一样。

    知初虽然不下地干重体力活,家务活还是要分担着做一些。尤其是农忙时节,家里人都在忙着收田,正是一年中最辛劳的时候。相比较殷大伯的默默无声,秀田的活蹦乱跳,因为知初,殷大娘简直成了村里第一风光的人物。

    看着知初还是和往常一样,不骄不躁的,殷大娘越发觉得当初真是好眼光。当初自家留下知初,不知道有多少人背后说自己家眼皮子浅,穷的掉价才要不花钱的儿媳妇。现在真是啪啪打那些人的脸。这样能干的知初,别说殷家村,十里八乡也找不出来,真不知道是谁当初眼皮子浅才对?

    说来也是知初有福气,今年的稻谷也格外丰收,家里真是好事一件接着一件。想想如今生活的巨大变化,真是这么多年来,都没有如今这么痛快过。

    农忙将将过去,收好的稻谷还不及入仓,就得装车运往县城缴纳税量。这些事情,知初都插不上手,殷大娘看着知初处处满意,也不愿意她再做这些累人的活计,所以知初只能帮手一些零活。相处下来,除了每天夜里暗暗担心还没有消息的爹娘的情况,知初真的庆幸,遇到这样的善良人家。

    农田收拾好了,粮食也送到了县城,正好有时间,也该准备历年的秋收之后的席面材料。

    今年好年景,家里的收入多了,底气也足,又添了新人,殷大娘就想着,多准备几样食材,即便那些亲戚像往年一样看不起自家,不来吃席面,自己家人吃也是很高兴的事情。看着家里三个小孩子一个大孩子,也该添一件衣服了,殷大娘早早就盘算起来,每天和殷大伯商量买这买那的。

    对于知初正式上任夫子的事情,有好话自然也有闲话,不过是闲打牙的闲嗑,说过去就过去了。可是正是热门人物若是沾染了青年男女之间的风言风语,那就被传得有鼻子有眼儿了——比如说,年轻美貌的女夫子河边艳遇记。

    这天休馆,也是赶大集的日子,殷大娘本想带着秀水和知初去集上逛逛,结果秀水听到知初不去之后也不去了。殷大娘笑着扭了扭秀水的小头发包,看着她跟屁虫似的跟着知初,也就没再强求。转身出门去村口和殷五婶汇合,和同村的几个人一起坐着殷五婶家的驴车去往集上。

    知初不想去,很大部分原因是不想当个吉祥物一样被看来看去,她知道现在自己一定是热门人物,还好现在殷家村人已经习惯了她夫子的这个新身份。等几个月后,事情慢慢淡去,她再出现,周围的其他村镇的人才能正常看待她。

    殷大伯原本是猎户,农闲时节基本都是早早的出门去山上打猎。殷大娘出门后,秀田撒丫子不知道跑哪里玩儿去了。看着秀一在屋子里读书,知初就拿起水盆和秀田秀水的脏衣服,打算去河边浆洗干净。

    秀水一看知初出门,踏踏的跑过来,也要跟着去。知初想想洗衣服的河边也不远,水也不深,秀水和她以前也去过,就同意了。知初很喜欢这个胖乎乎的小丫头,不闹人还可爱,有时候她很想爹娘,不过走到哪里都有秀水这个可爱的小尾巴跟着,心情倒是开怀了不少。而秀水呢,对知初这个知道太多东西的姐姐,简直崇拜极了。

    殷家村的人洗衣服,都是去村南边的小溪那边,在殷大伯家不远处,几棵大柳树环绕形成的浅滩,还有树荫,大伙边洗衣服边唠嗑,也是很有风趣。

    知初和秀水来到溪边,正好殷三嫂子也在。她看见知初,抬手就招呼知初过去,和她一起。知初看她旁边的位置还宽敞,和周围的长辈打过打呼,就绕道殷三嫂子身边准备洗衣服。

    知初坐下后,拉着秀水叮嘱她坐在身后,不许去别处玩,秀水也乖乖的坐下,手里拿着一个小手帕,学着知初的样子在水盆里甩来甩去。

    知初看秀水乖乖听话,开始低头认真洗衣服。

    殷三嫂子看着知初细心的照顾秀水,不由得和周围人赞叹:“殷家的大嫂子真是有福气!你看,咱们知初真是个有学问,还细心,这秀一长大了,也是福气不小呢!”

    知初听到,笑着摇摇头,也不好回复,只说了一句:“殷大娘对我特别好。”

    “可不是,”吴家二嫂子接着说,“秀一娘也是个好心人。好心真是老天都看在眼里,看看现在的好日子,也不亏当年的仁义。”

    “谁说不是呢,秀一娘这些年可真是不容易,想当年……”

    知初边洗衣服边听着殷大娘家的陈年往事,由此才得知原来殷大伯和殷村长是同一个爷爷的堂兄弟,只不过是同父异母。殷村长的母亲是填房媳妇,省了殷村长的爹。当年殷大伯的父亲伺候老太爷到死,结果老爷子还是把村长的位置传给了殷村长的爹。

    不但如此,古话说有后娘就有后爹一点没错,分家时候还把良田给了殷村长爹一房,殷大伯这房除了十亩薄田,什么都没有得到。后来殷大伯给殷大伯娶妻之后也相继离世,殷大娘就长嫂如母一般把秀一的两个姑姑拉扯大,又靠殷大伯打猎攒下两个小姑子的丰厚嫁妆。结果两个小姑子对殷大伯一家还真一般,殷大娘当年生秀水以后差点送命,两个小姑子谁也没有问一声。这些年,更是远远的躲着,生怕殷大伯家穷的过不下去跟她们有什么粘连。真是让人心寒。

    知初听了一耳朵的古话儿,对殷大娘从亲切,增加了一些敬佩。殷大娘平时乐观的性子,原来背后也有这样难过的往事。想到这里,她不禁看向秀水,一样乐观的小姑娘。结果,一看,完了,秀水不见了!

    然后知初腾一下子站起来,去看见秀水在十步以外的地方站着,叉着腰在和对岸的秀田说话,原来秀田和小伙伴们在河下摸鱼呢!正当知初迈步走向秀水的时候,突然秀水啊的一声,扑通一下子掉进水里了!